
一场面试,让我重新审视工作的意义——不过是份工作罢了,而你是独一无二的
今年二月,一家曾拒绝给我面试机会的非盈利组织联系我,邀请我面试一个新增的低一级职位。薪资不如预期,但我还是去了。
我原本以为这次面试会很平常,没想到却成为一次关于职场价值的反思。
终面有五位面试官,他们按部就班地提问,毫不在意我的答案。我一边调整表情避免流露出无语的神情,一边安慰自己:或许他们能从我的反问问题中看出我的能力。
然而,当我问及如何更好融入团队,会议室里只剩下长时间的沉默。最终,雇人经理只能点名让其他面试官作答。但即便如此,他们的回答也乏善可陈,像是例行公事。
这让我开始怀疑,他们是否真的在乎这份工作?
于是,我放弃深入的职场适应问题,改问一个简单的收尾问题:“你为什么喜欢在这里工作?”
这次,气氛终于活跃起来。
他们笑着点头,之前沉默的人也踊跃抢答——
他们满意于生活与工作的平衡:一个月最多去一次办公室,其余时间远程办公;工作压力小,做不完也没关系,之后再做就是了;每年 12 月甚至不开会,以免影响节日心情。
听着他们的答案,我的内心逐渐涌现出一种微妙的不适感。
他们的行业发展迅猛,规模在两年内翻倍,未来仍有扩招计划。然而,会议室里的氛围却透出了一种微妙的‘安逸’感——一种被集体认同的舒适,仿佛大家都默认现状足够稳固,无需改变。
这一刻,我终于意识到,我们并非同路人。
曾经,我渴望通过工作创造价值,影响企业发展。正是这个理由,我离开审计奔向财务分析,试图尽我所能为企业赋能。在上一份工作中,我也始终践行这一理念。但现实却让我开始思考,并不是所有环境都欢迎投入和努力。
我曾相信努力会带来意义,投入会创造价值。但如今,我意识到:选择适合自己的环境,远比单纯追求努力更重要。
面试是双向选择,尽可能别去让你明显感觉不适的公司上班。工作可以换,但这世上,只有一个你。
所以,与其在一份不匹配的工作里消磨,不如找到真正认同自己价值观的方向。
因为最终,工作不过是工作,而你,才是独一无二的。
Image by Pheladi Shai from Pixabay