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不要妖魔化 couponing:省钱,是一种理性判断,不是生活低配

这些年,我一直在整理和分享自己在美国超市购物中摸索出来的省钱方法。
从优惠券、返现 app 到个别超市的促销结构,也写了不少相关的文章,
目的是帮助愿意思考「怎么买、怎么省、怎么买得值得」的人。

这次想写点跟 coupon(优惠券)相关的内容,因为我发现有些常见看法,其实跟我自己的使用经验差异蛮大——

有人觉得只有缺钱的人才会用、
有人觉得很麻烦、
有人觉得 Costco 根本不用 coupon……

每一种说法背后,可能都不是错,只是理解角度不太一样。
所以我想趁这个机会,简单写一篇文章,分享我对 couponing 的看法,以及它在生活中扮演的角色。

误区一:用 coupon 是寒酸、掉价、投机

在美国,用 coupon 是一种非常主流的消费方式,不是低配选项,而是一个普遍可见的生促销手段。

根据美国零售联合会与 CivicScience 的联合调研,超过 90% 的美国消费者每年至少使用一次优惠券(包括纸质和电子版的),其中也包括大量高收入人群。

许多高收入家庭反而更注重「结构化消费」——他们使用 coupon,不是因为预算有限,而是为了让支出有节奏、有筛选、有取舍地发生。例如在 Whole Foods 这样的中高端超市,消费者使用 app 中的优惠券功能早已是常规行为。

所以,说到底,coupon 不是身份标签,而是一种选择方式。

误区二:coupon 是白捡的便宜,不用就浪费了

couponing 从来不是“零成本省钱”,想用好 coupon,需要你投入三样东西:

  • 时间:要去搜、筛、比,了解什么时间段、什么平台发放优惠
  • 注意力:不同超市有不同规则,有效时间、使用数量、能否叠加都要细读
  • 信息处理能力:尤其像 Walgreens、CVS 这类玩法密集的门店,你得学会搭配 sale、积分、满减才能最大化使用

误区三:只要能用、能省,就是聪明消费

在美国,coupon 使用通常需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合规原则:

  • 使用范围必须匹配:品牌、品类、规格、数量要完全一致
  • 同一单品不可叠用多张 manufacturer coupon
  • 不得复制/伪造/修改纸质 coupon 或条码

很多初接触 coupon 的人,以为规则模糊、没人管,但其实在美国零售业系统中,coupon fraud 是可被追责的行为,轻则拒绝使用,重则永久封号、举报处理,甚至触法。

而更重要的是:滥用破坏的是整个 couponing 系统的生态稳定性。

你今天薅掉的一毛,可能让明天所有人都领不到这张券。例如有的超市门店为了避免受到假券,直接拒收打印版的了。

如果你还不太清楚什么叫“合规使用”,我之前专门写了一篇《在美国如何合规使用纸质coupon》的说明文,推荐参考阅读。

误区四:使用coupon 很复杂

很多人一听到 coupon 就觉得“门槛高”“操作麻烦”,但其实——大部分 couponing 的基本玩法一点都不复杂:

  • 购物 app 中直接点选电子 coupon,用于指定商品即可
  • 像 Target、Kroger、Safeway 等超市都有自动应用折扣系统,不需人工操作
  • 你也可以关注表达清楚的省钱博主,借力筛选、少走误区
  • 至于 rebate app(我写过一期推荐),虽然操作上更像返现工具,但在结构上也属于 couponing 家族的一环:先买后返、上传小票、返还现款。

绝大多数日常 coupon 使用,是“拿了就能用”,而不是“学了才会用”。

然而,想在 CVS、Walgreens 这种玩法密度高、规则组合灵活的超市省更多钱,则需要投入一定的学习。

如果你有兴趣了解一下,我的 [CVS 合集] 和 [Walgreens合集] 都有详细的玩法解读与示范。

误区五:使用 couponing 必须「要领券、剪纸、输代码」?

很多人以为 coupon 就是那种要扫描、打印、填代码才算,但其实,Costco 的特价机制就是一种“预加载式 coupon”,你只是没察觉。

举个例子:你看到某商品从 $11.49 降到 $7.49,标签写着「Instant Savings」,以为只是促销价,其实那正是系统帮你自动触发的 manufacturer 或 store coupon。你没领券,但那一格折扣已经在背后运行。

所以说:不是你不用 coupon,而是 Costco 自动在结账中替你用掉了。

我的故事

上学时,因为预算很紧,我开始接触优惠券、返现 app 这些省钱工具,能省一点是一点。
后来边上班边备考,压力很大,couponing 有时也成了某种放松方式——看一看,算一算,买一点。

曾经我也被“变相免费”冲昏过头,看到 deal 就想买,买完又发现用不上,转卖也累,囤多了也磨人。
后来慢慢练出来一种节奏感:去超市前集中看博主的更新,有感兴趣的就买,没需要的就跳过,自用为主、不为薅而薅。

这些年来,coupon 对我来说,从“省钱技巧”,变成了一种生活中的一部分了。

结语

我不是建议所有人都该用 coupon,而是想说:每一种生活策略背后,都有值得辨识的结构。

你可以用,也可以不用;但更重要的是——你知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用,或者为什么不用。

Image by Kris from Pixabay

让少走弯路成为习惯,获取最新资讯!

Leave a Reply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*

error: 本页面内容受原创保护,暂不支持复制功能。如需转载,请联系我们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