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中小型会计事务所做审计员的体验(下)

接上篇,这篇攻略会讲述第二年做审计员的一些心得,以及我站在我的角度对审计新人的建议。文章结尾会给出一己之见,该不该来这种事务所,以及该待多久。

接着就是第二年了,我开始做了in charge(可以理解为项目的负责人)。In charge的角色一般是负责整个业务,从最初的Pre-audit planning到最后的wrap up(审计大体做完了,还要收尾,例如清理经理、合伙人留下需要修改的笔记)。大部分客户沟通都是in charge去做的。刚开始是我一个人完整做整个业务。后来开始才是带新人做业务。带新人做任务可以说是双刃剑,前半段时间确实会轻松一些,例如我会把要看很多文件的testing让他做,人家本地人,英语阅读能力比我强太多了,既快又省事。但是我发现了一件很有趣的事。因为不是英语母语者,看资料的时候我速度一般会比他慢, 但有时我能发现有用的不起眼的关键信息。 我想这也就是为什么当时公司会把我招进来吧,因为我身上有他们身上没有的东西,想事的方式也不一样,虽然在语言上比不过他们,但我其他方面的优点可以弥补这些不足。我自己的体会是审计并不是一个很吃语言的职业(和那种老师相比),肯定会有交流和沟通,然后做的大多是一定领域的东西,做多了也就熟了。我工作上大多数交流是通过文字,发邮件,偶尔开会说说话。

一直都觉得公司的排班表不合理,排的很满,排的全是理想状态,什么时候完成什么,没有留任何的flexibility。 这种排班现象在别的Firm也很常见。但实际哪里有那么美好,客户也不是各个都准时给文件。有的业务没法按照计划做完。说实话我是不太喜欢他们给我排班的,因为有的情况在我身上并不适用,但也无能为力,公司就喜欢看着每个人的排班表上的业务是满的。有的时候大家太忙了,结果到了fieldwork(开始审账目的时候)连PBC(provided by client)list还没发出去。不用说这种情况下业务肯定是无法按照原计划时间完成的。大多数客户都不是立马回邮件,立马给你准备文件的,毕竟人家也有自己的工作,配合审计员提供资料只是工作的一小部分。大多数时候他们并不会因为做不完给你调整排班的,会希望你去加班做完。

做业务越多越好的前提是每个业务你都理解透了。做的多而嚼不烂有什么用?我入职初期也是图快,因为不好意思超预算。后来被senior找去谈话了,说不保证正确率,盲目图快没多大意义,咱们是一个团队。潜台词是我这样图快的后果是增加了他的工作量,他得花更多的时间改我做错的内容。叫我做完后稍微检查一下。觉得他给的意见很中肯,之后做完了会稍微检查一下。

我觉得审计新人刚开始就应该打好基础,养成细心的好习惯,尽可能细心一点,因为这在之后会省去很多的麻烦,写错了,他们提醒你写错了,又要改。尽可能一次性过,保证正确率和完成率,不然真的总是改来改去很头疼,别人总是跟在后面补你没做完的工作也很头疼。做完了可以稍微花点时间检查一下自己做的内容,有的小错误自己稍微看一下是能发现的。

我知道有的新人审计新人会觉得刚开始的工作太简单了,没啥技术含量,很不情愿去做。举个例子,审计的workpaper里有客户的一些资料,一般会分为current和historical documents。我同事那个新人了在这方面我感觉没有做到位,我观察到他对做fieldwork很有激情,但到做planning就兴趣一般。但我觉得其实planning这个部分也很重要。那就谈谈我是如何处理这部分的。首先把这些文件全打开看一遍,该更新的更新,例如客户的啥啥啥政策更新了,有哪些变了的(例如某某rate变了,然后testing是基于这个新rate的),但客户还没有拿资料来的,留下notes,下次找客户要资料一起要。别小看这一点活,但认真做好了真的能节省团队不少时间。再举个例子,就刚刚提到的rate,有次我做测一个项目,发现那个rate压根就对不上文件里面的rate,而我们也没去问客户要新的资料,还是询问了客户后才发现了原来今年那个rate变了。如果我在开始测之前就已经收集来了这个新rate,我哪里需要再去问客户要呢?发现rate对不上,根据过时的信息做的testing也白做了。有的时候客户忘了给一些信息,但是你可以从planning中发现原来有地方有所改变,和去年的不一样。

审计新人刚开始肯定是会被分配到一些很枯燥无味的工作,但是不要气馁,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。趁着刚开始工作量不多,把这一点一滴的小事做好,养成好习惯,在将来做in charge肯定是非常有帮助的。就比如我上面提到的小习惯,真的很小,但是如果照做了,就不会根据过时的rate白做了testing。

然后就是多问问题。跟对人很重要,像那种事务所规模大一些的,一般会和不同的人一起做业务,碰到那种愿教的,就多问一点。毕竟不是人人都愿教,大家之间也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。

还有一点我想提的,虽然大家存在竞争的关系,但好歹是一个团队。有的时候做事要有分寸,该表现自己归表现自己,但不要让别人觉得很难堪,也不要透支自己。努力工作要有一个度,毕竟身体健康最重要,长期处于高压神经紧绷的状态精神方面也会很疲惫。咱们是打工人不错,工作是生活的一部分,不是全部,留一些时间好好休息吧,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,非忙季的时候累了想休假就休假,工作是做不完的。我入职后前10个月完全没休过假,一休假,就病了,因为从那种紧绷的状态稍微舒缓下来了,身体上出现的问题就频繁展现出来了。其实没休假之前身体感觉到不舒服了,但总是麻痹自己,告诉自己不能停下来,不能生病,不然工作就没人做了。12月休了半个月的假就病了半个多月,直到回来上班后的前两周还是病的。挺伤心的,好不容易工作不忙的时候休假了,却病了,想学习也打不起精神。平时病假一天也没用,生怕工作进度跟不上。工作是一部分,但保命更重要。今年村里有两个会计事务所的合伙人(年纪在40岁左右)过劳死了,一个是mid-tier的,另一个是规模和我公司差不多的会计事务所。虽然咱们作为小员工不至于为工作忙到那个份上,但大家细品吧。

我把这些说出来的目的,主要的目的还是想让大家看看在这种环境工作会是什么样的体验,我所在的城市本身工作机会就很少,我同事那个新人那么拼命多做业务我也是充分理解,毕竟第一年我也非常拼。但后来看到工作满一年涨的工资我就懂了,考CPA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我自己的长期发展,再也不相信公司冠冕堂皇的假话了(表面上他们说重视CPA这个执照,实际上更重视工作经验,升经理以前CPA可有可无,但没CPA就升不上经理,但对于staff level真的我公司并不看重CPA)。能不加班就不加班,超出了我能力范围的工作量,我也不逞强去做。因为我逞强了做完了又如何?工作量只会越来越多,我公司这样,努力工作也不怎么愿给我加薪(老板觉得加inflation rate的工资就行,反正有加班费),加太多班晚上真的打不起精神学习。我公司极少数人能在入职两年内考完CPA考试的,那种experienced hire招的90%都是考过了CPA的有别的工作经验的非会计毕业生,然后这种员工进来90%的人拿证后都跳槽走了,大多去了排名前50的美国会计事务所。

吐槽归吐槽,虽然这两年来过得很辛苦(白天工作,忙季加班,晚上打起精神备考CPA考试),但也是很有收获的两年。尝试了in charge不同类型的客户,抗压能力强了,我明明是一个从小就很粗心大意的人,但因为这份工作变得细心了一些,也考完了CPA考试。做In charge真的给了我更多思考的空间,不像以前只是被动照葫芦画瓢。 还好今年遇见了能让我迅速收拾心情继续前行的爱豆Kis-My-Ft2。

接下来是一己拙见,获得的信息有限,也无法给出准确无误的就业建议。

如果你为了有一份审计经验,做个一年,然后跳槽去做企业会计,真心不推荐来这种类型的firm,因为能学到的东西十分有限。相比之下四大和mid-tier(大型有一定规模的,例如BDO)是更好的选择。尤其是四大,虽然很苦很累没加班费,但长远来看还是很有收获的。但加班时长真的很多,让我望而却步,主要是身体承受不了那样的加班强度和压力。像我这样身体并不好的人,就别去四大卖肝了,会很痛苦的,真的。

我公司这种类型天花板很明显,能学到的东西有限。 自然也有人喜欢。(经理级别以下的员工)有加班费多好啊,不像那种无加班费的,多工作意味着多工资呢,和四大和Mid-tier相比能有work life balance,至少时薪是保证的。我公司也有不少人待了10-20年的人。我觉得这种类型适合真心爱审计这个职业,能接受加班,但不想加太多的班,不想做太复杂的审计的人,真的和四大相比,工作会轻松很多,加班时长也会少很多。

仁智者见智。看你的职业规划是什么,如果想做controller,去四大工作能让你早一点实现目标。我对中小会计事务所的看法是想体验就体验一下,喜欢就留下,不喜欢就走人,没必要委屈自己。然后也要注意选择,那种业务范围比较偏的会计事务所慎入,之后会很难跳槽,建议待一年左右走人,要么换大型的,业务范围广一点的,要么直接换去企业里工作。 不建议待2年以上,因为时间长了,经验多了,跳槽别人对你的期望也高了。而可能在这种环境下,你的经验并达不到他们的要求。待久了,就能难跳槽了。没有什么对错,不同规模的会计事务所各有优缺点。要多思考自己想要的工作是怎样的,不要盲从。选择适合你的就是最好的。

该图片由mohamed HassanPixabay上发布

Leave a Reply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*

error: 尊重原创版权。如需转载,请联系网站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