毕业后的第一次跳槽:我的思考与成长

不瞒你说,毕业后的第一次跳槽并不顺利。断断续续投了两个月简历,面试机会少,能发挥良好的更是屈指可数。很多精心准备的问题没被问到,而被问到的却是当场才开始琢磨答案。这次经历让我学到了很多,也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借鉴。

面试中的常见问题:工作模式与经验

我发现,许多面试官也会关注求职者对工作模式的接受度。例如:

  • On-site 工作:面试官会问你是否愿意每天到公司上班;
  • Hybrid 工作:会问你能否接受一周几次到公司办公;
  • Remote 工作:更关注你过去的远程工作经历,考察你是否能高效、自律地完成任务。

我主要投递了 Experienced Auditor、Staff Accountant 和 Accounting Analyst,发现面试问题以工作经验为主,Behavioral Questions(行为面试问题)相对较少。常见的问题包括:

  1. 为什么想离职?
  2. 为什么选择我们公司?
  3. 你能为公司带来什么?
  4. 你为什么对这份工作感兴趣?
  5. 你的理想薪资是多少?

除此之外,面试官会根据简历内容,询问与岗位技能相关的细节。

经验转化的挑战

不再想做审计,于是转向企业会计类岗位。然而,最大的困难在于 没有企业工作所需的直接经验,只能尝试用间接相关的经验进行说明。例如:

  • 有面试官问我是否有 记录 GL(总账) 的经验。我不是企业会计,也不是每天记账的人,于是回答:“在审计工作中,我曾依据materiality调整过 audit adjusted journal entries。”

但我发现,很多招聘者对审计的理解有限,他们通常直接对照职位描述来询问是否具备相关经验,甚至有些 Hiring Manager 也是如此。他们关心的并不是你过去做了什么,而是你到底有多少他们所需的技能。因此,我调整了简历的表达方式——原本只有 4 个 Bullet Points(要点),后来扩展到 6 个,详细描述我的工作内容,让不熟悉审计的招聘者也能理解我的能力。

心态调整:正确看待自己的经历

这次求职经历最重要的收获,是心态的转变。

最初,我急于跳槽,负面情绪太多,看不上自己的工作经验,也看不上公司的业务类型。这种情绪让我忽视了自己独特的经历。其实,公司的业务虽然小众,但这正是挖掘个人经验和故事的契机。如果我能清晰地表达这些独特经历,才能真正展现自己的价值。

我意识到:

  • 我自己都没自信,如何说服面试官我是他们需要的人才?
  • 过度否定自己的经历,只会错过本该属于我的机会。

调整心态后,我重新审视自己的经验,想通了很多面试问题的答案。

随遇而安,听从内心

有时候,机会在你 毫无预期 的情况下突然降临。
去年面试的两个月,我很着急,拼命投递,甚至投了许多自己完全不感兴趣的岗位。回想当时的面试,没有一个是我真正想去的公司。而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,却是当时面试时让我有“就是它了”那种感觉的公司,事实证明它确实是个不错的选择。

  • 如果去另一家会计事务所,加班过多,我可能会放弃备考 CPA;
  • 现在的公司业务偏门,但难度稍低,让我有更多精力学习;
  • 哪怕业界同行觉得这条路“不入流”,但它给了我成长的空间和时间。

所以,没拿到不感兴趣的 Offer,又有什么好失望的呢?找到真正契合自己的工作才是关键。继续努力,做好准备,等到理想机会降临时,我才能抓住它。

点此看更多关于我审计转FA的分享

该图片由chekiwartPixabay上发布

让少走弯路成为习惯,获取最新资讯!

Leave a Reply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*

error: 本页面内容受原创保护,暂不支持复制功能。如需转载,请联系我们!